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微博:改变一切》第九章
canso | 2011-05-11 17:04:23    阅读:755   发布文章

  第九章 微博让信息阅读更个性化

  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博上的每一个用户事实上扮演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或传播者),也是媒体的受众,因为每个微博主不只是发布信息,还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微博上他们关注的信息内容。

  对于信息阅读者也就是受众来说,微博同样呈现出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

  阅读传统媒体时,例如我们打开电视,打开一份杂志或报纸时,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大同小异。虽然有不同的电视频道,不同的杂志、报纸可供选择,但这种选择是单向的、预先决定的,每个人还是无法定制自己想看的具体的信息内容。互联网出现后,人们曾经用各种方法,尝试解决信息阅读时的定制即个性化问题。

  在门户时代,雅虎的个性化门户页面就做得很不错。雅虎的用户可以通过拖放栏目的方法,自行定制首页的版式,以及首页上要显示的信息内容。在博客时代,一种叫RSS的信息聚合技术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因为利用这种技术,每一个网络信息的读者,都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看的RSS源,而每个RSS源对应于一种特定的信息类型,类似于一个网络信息的频道。当人们在RSS阅读器或阅读网站中,配置好所有RSS源之后,他每天看到的新鲜内容,就是定制的、个性化的。

  应当说,个性化首页,以及RSS自动聚合的思路都很棒,但迄今RSS的应用还只限于部分比较高端的用户,个性化的门户首页在国内也没有普及。在微博出现之前,国内的很多用户在上网时,还是习惯先打开门户网站的首页,然后,从编辑们预先编排好的内容中,选取自己想看的信息。个性化首页或RSS技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阅读、非个性化阅读的事实。

  微博的出现,为信息阅读的个性化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微博里,人们根本不用关心什么RSS聚合技术,也根本不用去想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RSS源,更不用费神去网上寻找合适的RSS源的地址,再费神地把地址一个个输入到自己的RSS阅读器中。

  微博很简单地利用了社交网络以人为本的概念——只要你选择关注谁就行了,你关注的人通常就是你喜欢的信息类型的发布者,那么,你每天查看你的关注对象的微博时,不就是在阅读一份完全为你量身定制的报纸吗?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微博上关注了一百多个微博主。我简单统计了一下,这些微博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我在创新工场的同事

  业界老总、投行、专家、评论家

  媒体记者、编辑

  朋友、前同事

  冷笑话、段子等草根媒体

  头条新闻、科技新闻

  媒体频道,如CSDN等

  这样一来,每天当我打开我的微博首页,这些微博主的微博更新就会自动呈现在我的面前。从每一类不同的微博主的更新那里,我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信息内容:

  从我在创新工场的同事的微博那里,我可以看到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让我了解到平常在工作中不容易了解到的一面。

  从业界老总、投行、专家、评论家的微博那里,我可以读到最新的业界动态分析,产业趋势预测,投资动向,他们的决策和选择等等。同时,因为和我自己的职业相近,我也会关注他们平常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媒体记者、编辑的微博可以帮助我起到新闻内容过滤的作用。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信息源,我也相信他们看待新闻事件的眼光,所以,他们推介或转发的内容,往往就是我真正关心的内容。

  从朋友、前同事的微博,我可以知道他们的近况,最近在忙些什么,心情怎么样。虽然很多朋友不常见面,也不常打电话,但还是可以通过微博保持联系。

  冷笑话、段子等草根媒体的微博既为我了解网民中的流行热点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源,也给忙碌的一天带来了一些轻松的点缀。

  头条新闻,科技新闻等微博是快速阅读一天的新闻事件的好地方。

  媒体频道,如CSDN等则为我提供了科技、财经等各类专业新闻、评论的信息源。

  可以说,我的微博首页就是为我定制的一份“报纸”。虽然我没有像使用RSS阅读器那样小心地选取信息源,只是在微博中关注了我喜欢的微博主,但我在微博上每天看到的新内容确实是被有效筛选和定制过的,绝大多数都是我真正需要的信息。

  因为对人的“关注”,从而在实质上“关注”了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内容。当关注的对象足够多时,每个微博用户在微博阅读到的内容,就是一份完全定制、完全个性化的“个人报纸”了。人们在使用微博时,甚至可能没有留意过这种对内容的筛选过程,大多数人会以为“加关注”的过程不外乎是在微博上寻找朋友。但事实上,找到了朋友,就找到了个性化的信息源,无形间,每个微博用户都对自己的微博首页做了极富个性化的定制。在微博上,这种根据关注什么人来定制内容的过程更简单、也更有效。

  另外,因为“关注”关系是人为选择的结果。如果你关注的对象发布的微博内容质量高,那么,你就会越来越喜欢读该微博主的内容。反之,如果关注的对象开始写一些垃圾内容,使得你无法容忍时,你只要简单地“取消关注”,就可以避免垃圾内容的泛滥。这也是个性化定制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朋友在上网时,开始喜欢直接打开自己的微博页面并在其间流连忘返了。

  微博满足了最基础的需求——生活因微博而完整

  信息传播也好,媒体也好,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一般说来,一个人的需求可以被概括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吃喝住行的需求

  安全需求:生活有安全保障,有安全感的需求

  社交需求:与朋友交往并从中获得帮助的需求

  尊重需求: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自我价值,扩大自我影响力的需求

  这五种需求,从最低的满足层次,到最高的满足层次,都是每个人客观存在的基本需要。各类媒体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扮演了信息提供者、信息发布者、知识引导者、潮流引导者等不同的角色。但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对于满足高层次需求,比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方面,往往力不从心。道理很简单,传统媒体是少数信息源对多数人的传播方式,当人们自己无法参与、控制信息内容的制作时,高层次的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

  微博的出现,让人们通过社会化媒体来满足高层次基本需求成为了现实。

  首先,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社交网络,在微博上,很容易依靠“关注”和“被关注”的链条,实现交朋友,或与朋友互动,从而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例如,对于你喜欢的微博主,你可以通过“关注”他而成为他的粉丝,也可以直接评论、转发他的微博,或直接在微博中用“@”提到他,实现与他的互动。反过来,其他网友也可以通过“关注”你而成为你的粉丝,并评论、转发你的微博。如果已经关注的微博主越来越多地发布你不喜欢的内容,你也可以随时“取消关注”他。甚至,对于讨厌的网友,你还可以把他“加入黑名单”,禁止他查看和评论你的微博。微博的这些功能特性,为我们在微博上完成各种社交需要,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其次,因为微博允许每个人创建自己的内容,这种创建和发布本身就是赢得更多粉丝和更多尊重的过程。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你就很容易赢得尊重,微博并没有为任何人设置门槛或障碍。你的内容被转发和评论的越多,你受到的尊重程度就越大。在微博上,有些人经常会和朋友互比粉丝数量,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粉丝有多少多少,其实,就是一种满足虚荣心的表现。

  更进一步地,当你的粉丝数量足够多,当你在微博上的影响力足够大,你可以用微博来发表作品,可以通过微博传播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通过微博发出希望大家听到的声音。比如,我自己就把我帮助青年学生的阵地,从此前的“我学网”搬到了微博上。也就是说,你在微博上不再仅仅是一个被聆听、被关注和被尊重的个人,你有机会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真正让你的影响力最大化。

  有很多普通人,因为用了微博,自己的感人故事被千万人所知道,自己的声音也被千万粉丝所熟悉,他们的自我价值通过微博得到了放大。例如,在2010年12月拉开大幕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中,一些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浪微博红人顺利入围:

  “微博调解员”柏万青:她无官无职,擅断琐碎家务事;她有爱有恨,铸就品牌“柏阿姨”。柏万青,位卑未敢忘忧国,调解工作从网下做到网上。

  “练摊帝”包正忠: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在熙熙攘攘的夜市,他用一个两平方米的小地摊再一次证明了勤劳致富的朴素真理。

  “最美”洗脚妹刘丽:她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挑起家庭重担;她是“洗脚妹”,却用微薄的辛苦钱,资助贫困生上学,她被称为“最美洗脚妹”。

  “芝麻拍客”刘远祥:他是拍客达人,却将镜头对准草根人物;他用DV记录芝麻小事,却感动万千网友。透过他,人们重拾质朴和善良。

  “微博男生”王凯:19岁的王凯在舟曲泥石流灾难中用微博记录成长。用最不专业的手机拍摄灾难,用最时尚的方式传递感动。

  农民歌手“旭日阳刚”:沙哑的嗓音、赤裸的上身、凌乱的背景——农民工王旭和刘刚翻唱歌曲《春天里》的网络视频,虽然粗糙,但感动了无数网友。

  “微笑姐”吴怡:高挑的身材,温婉的柔情,彰显东方女性魅力;动人的微笑,勤奋的坚持,展现亚运志愿者风采。征服网友的,是满腔的至诚。

  像这样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微博主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有了微博,他们的故事被网民传诵,他们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最大化。

  说起微博上交朋友,我自从开办了微博以来,很多好朋友都是在微博上认识并熟识起来的。

  例如,前面提过的,因为丢失护照而在微博上求助的王冉,我和他就是通过微博认识的。丢失护照事件发生前,我们只是在微博上互相关注。我逐渐发现,王冉是一个对产业界很有见地的人,他在微博上发表的许多有关互联网、媒体、投资等方面的言论,都引起了我的兴趣。而且,我和王冉在微博上,还就未来媒体的发展因为意见不同而发生过激烈的辩论。

  当时,王冉注意到苹果公司iPad的出现,以及iPad/iPhone上基于应用程序收费的模式的成功,他认为,今后的媒体,今后的出版发行会向类似的方向发展,由出版商提供应用程序,根据内容的不同,向用户也就是订阅者收取一定的费用。传统网络上完全免费的内容提供方式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王冉通过微博说:

  王冉:如果你执意停留在纸媒时代,iPad当然不能拯救什么,但它给愿意迎新的纸媒人提供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隧道。终端很重要,因为终端诱发习惯,习惯产生模式

  我和创新工场的汪华都不太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觉得,虽然iPad创造了一种不错的媒体出版模式,尤其是在终端方面,但这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并不协调。出版商仍然需要拥抱互联网,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汪华说:

  汪华:一夜间所有纸媒都视iPad为救世主。但iPad也改变不了他们灭亡的命运。他们转向iPad的时候,还是秉持着精英或编辑的内容路线,自上而下传播,订阅广告商业模式,孤岛的使用体验,话语权的把控,原封不动老一套拷贝。他们忘了如何在本质上败给UGC、SNS、Twitter的。iPad的误导让他们不思改变,丢失变革机会

  我则一面转引汪华和王冉的观点,一面评论说:

  李开复:我谈的现象是:ipad给了纸媒希望:恢复昔日运营模式,停止分享,圈起内容,用其品牌收订阅费。相反的,他们应该拥抱互联网,探索新运营模式。

  通过这样的观点讨论甚至是争辩,我和王冉虽然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但都彼此尊重。后来,我们在一次晚宴上见面后,王冉亲自带领他的团队参观创新工场。再加上护照事件的帮忙,我们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我在微博上交的另一个朋友是天使投资人薛蛮子。薛蛮子是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电子商务网站8848前董事长。虽然与我同样做天使投资,而且很早就听说过他的故事,但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面。

  薛蛮子上微博后,先是关注了我,然后又转发了我的一些微博并加了自己的评论。我看到了他的这些转发,觉得他的观点独到,也开始转发他写的微博。我们还会在微博上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微博上有人评论任志强时说:

  杜子建:【微研究】:就微博(公关)而言,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其代表作为@任志强,微博之前,几乎大部分人都对他不认可甚至反感,但自从老任微博以后,反过来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开始接受并喜欢这个老头。【最大的奥妙是,此老从未为自己辩护,也未刻意公关和营销】。

  我和薛蛮子都发现,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这个话题,我们在微博上相互转发、评论。我对此问题的看法是:

  李开复:从微博认识一个人,比从媒体上认识一个人更精确、更真实。

  薛蛮子则通过转发、评论,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观点:

  薛蛮子:回复@李开复:同意开复。//@李开复:从微博认识一个人,比从媒体上认识一个人更精确、更真实。//@薛蛮子://@杜子建:个体化认知,更重要的是【直接认知】。这就看出真章了。

  后来,我们在微博上发现,两个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差不多早晨5点钟起床,每天我起床的时候,也是他在微博上大写特写,用微博“刷屏”的时候。我开始跟他建议说,一次不要发那么多,发了,粉丝反而有可能觉得烦,就不看或者取消关注了。薛蛮子说他实在是忍不住不发。估计是他刷屏太多,竟然弄到脖子疼。创新工场的一个同事还向他推荐了一个好的按摩师。

  总之,在微博上的种种机缘,让我和薛蛮子逐渐熟识起来,通过彼此间的私信建立起了友谊。相约见面后,又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我的父亲和薛蛮子的父亲以前在重庆时,有很多共同的朋友。我们之间就产业、投资乃至互联网现象等话题,也有很多相近的观点。显然,通过微博认识的朋友,比正式社交场合认识的朋友更有亲切感,也容易更准确、更立体和全面地了解对方。

  其实,微博还能满足人们许多不同的需要。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微博上大家帮助王肇辉征婚的例子。王肇辉是我在创新工场的同事,英俊帅气,工作出色,但仍然是“孤家寡人”。有一次,一位朋友在微博上发了用手机拍的王肇辉的照片,并在微博里注明:“新青年!”

  创新工场的另一个同事随即转发并评论说:“代@王肇辉征婚”。我看见这个转发,觉得有趣,就再次转发,并加上了我的评论:

  李开复:知道为什么肇辉依然单身么?。。。因为他约会总是带个灯泡(创新工场logo)。

  我本来是想和肇辉开个玩笑,顺带把他征婚的广告贴出去。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王肇辉征婚的消息,经过我的冷笑话渲染,以及我的庞大粉丝群的转发,竟然成了当时微博上不大不小的一个焦点事件。无数网友给我或王肇辉回复,其中有不少令人捧腹的句子:

  李老师,他带的是男灯泡还是女灯泡

  开复好奸诈,自己取了老婆,就故意把创新工场的LOGO设计成灯泡,哈哈。

  哈哈。我想跟李先生商量个事,身边有不少大年纪的女青年,想到你的工场找老公呢,很想去参观。看好你们的人哦。

  他估计没带电,碰到带电的就会脱离单身了……

  要不开复老师给肇辉去非诚勿扰报个名?嘿嘿~

  还有的好事网友发来了打油诗和《婚礼进行曲》的曲谱: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爱情种子遍地撒,总有几棵会发芽!灰太狼GG希望你能早日邂逅红太狼嫂嫂O(∩_∩)O5111- 5271- 514 432 171 2- 511 1- 5271- 513 531 326 1- 432 66 712 2- 432 66 712 2- 111 1- 527 1- 513 531 623 1- 623 1- 1-你懂的

  王肇辉看到我“捉弄”他,就找机会“报仇”。两天后,他发微博说自己的睡眠多是因为年轻,而开复的睡眠少是因为年纪大了。王肇辉自以为找回了面子。没想到,我在回复他这条微博时,又再次利用“贪睡”这个特征为他征婚:

  李开复:再次为肇辉征婚。描述:年轻、贪睡、贫嘴//@王肇辉:2005年时和开老师一起去各地大学,每天飞一个城市。每天早上7点多的航班,要5点起。上了飞机我就呼呼补觉,开老师却总是打开电脑写东西。他问我怎么总是睡觉,像个baby,我回复:“人的睡眠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滴。说明我还年轻。”开老师不语……

  这次,不仅仅有围观和看热闹的网友,前来应征的粉丝也越来越多了:

  这个男人我要

  @王肇辉 我喜欢你!

  应征,特点:年轻,爱吃,爱睡

  转发此微博:我这有文艺女青年的存货!批发中!

  哦哦,原来应征的人那么多~这里要成为NET 版的非诚了吗?本来也想报名滴,看样子排不上号了~

  肇辉本人则接二连三地收到了热情粉丝的私信、电子邮件。甚至有女生直接打电话到创新工场联系王肇辉。在一场半开玩笑半正式的微博征婚行动中,王肇辉一下子成了微博名人,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回微博的神奇。

  今天你微博了吗?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曾经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在安迪·沃霍尔去世的1987年,普通人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但是,这两个从不同角度做出的预言,竟然如此契合地预告了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到来。

  真的如安迪·沃霍尔所言,在今天的微博世界里,因为微博本身的便捷、实时、可信、高效传播等特点,每个人在微博上,都有实现自己价值,让自己的声音影响世界的权利与可能。作为媒体的微博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媒体的微博,正把我们每个人,塑造成为新时代里的媒体英雄和传播明星。

  怎么,你还在犹豫要不要用微博,要不要写微博吗?你不想成为微博这个新时代里的明星吗?

  其实,微博就是这样一个为普通网友打造的个性化的、充满魅力的平台,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也都应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

  因为微博发布的便捷、实时,每个人,无论电脑水平高低,无论写作水平高低,都可以用微博,发微博。

  因为微博使“媒体”的概念平民化、大众化,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都可以凭借微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因为微博更容易呈现出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会在微博上找到好朋友,也都可以通过微博尽情展示自我。

  因为微博的传播是基于信任关系的,普通人在微博上更容易获取可信任的信息内容,也更容易通过微博发布高质量的信息。

  因为微博让信息阅读更加个性化,普通人完全可以用微博来替代传统门户网站的许多功用,可以在微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内容。

  因为微博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得到尊重和满足。

  因为有微博,网络传播的社会化时代已经到来!

  因为有微博,每个人都有可能,也都应当参与进来,让自己成为新媒体的创建者!

  微博是一种态度,意味着走向更开放、更有想象力的人生!

 

《微博:改变一切》引言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一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一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二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二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三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三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四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四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五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五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六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六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七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七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八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八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九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九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二十章
《微博:改变一切》第十章 《微博:改变一切》新浪腾讯推荐名博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